农技之家 > 豇豆种植技术
导航

豇豆病毒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作者:Bess 108

豇豆富含营养元素,深受人们喜欢。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豇豆。但是,随着重茬种植和粗放管理,豇豆病毒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高达60%~80%,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种植效益。以下内容为大家介绍了豇豆病毒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豇豆病毒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1、豇豆病毒病的发生症状

豇豆病毒病主要由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豇豆花叶病毒(CP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蚕豆萎蔫病毒(BBMV)4种病毒引起,可单独侵染危害,也可2种或2种以上复合侵染[1]。根据病原的不同,豇豆病毒病有卷叶萎缩型、花叶斑驳型、明脉皱缩型3种类型,近年来以花叶斑驳型最为突出。豇豆叶片、果实、豆荚和种子等均可受病毒病危害,叶片受害后,在新叶上表现黄绿相间的花斑或不规则花叶,老叶上通常不表现症状;植株受害后,整株植物矮缩,叶片褪绿,畸形,发育不正常,有的病株生长点枯死,或从嫩梢开始坏死;豆荚受害后,豆荚有黑色或褐色局部斑,畸形,感染疾病的种子较小,变色。

2、豇豆病毒病的发生规律

豇豆病毒病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适宜发育温度范围15~38 ℃,发病最适条件为温度20~35 ℃,相对湿度80%以下,发病潜育期10~15 d,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或蚜虫发生重的情况,容易使病害发生流行。豇豆病毒病初侵染主要由带毒种子和越冬寄主植物完成。生长季节蚜虫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一切有利于蚜虫发生和迁飞的环境条件均有利于豇豆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一般气候干燥、豆田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等条件下发病严重。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也不同,一般蔓生品种较矮生品种发生较严重。

3、汉中地区豇豆病毒病普遍发生的原因

3.1 品种老化,抗病性低

目前,汉中地区主要种植的品种有宁豇三号、之豇28-2等系列品种,引进时间较长,加之是常规种子,本地企业、农户大量自繁,品种抗病性不断下降。

3.2 管理粗放,易发病

汉中地区广大农户普遍存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植习惯,有的紧靠水田,有的和西红柿、茄子等多种蔬菜混种,存在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多年连作、地势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等问题,导致豇豆生长弱、易于感病。

3.3 春末夏初,高温干旱,病毒繁殖旺盛

汉中地区4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是春季豇豆生产的关键时期,而这一阶段日平均最高气温在21~29 ℃,平均降水量60~99 mm,正适宜病毒生长繁育,同时蚜虫繁殖频率也高,二者加剧了病毒病的传播和发生。

3.4 重视不够,预防不到位

豇豆病毒病重在预防,很多农户认识不到这一点,平时只注重锈病等真菌性病害的防治而忽略了病毒病的预防,加之豇豆病毒病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农户发现比较难,等到发病 则治愈困难。

豇豆病毒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4、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4.1.1 合理轮作,选用无病毒种子。实行3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进行水旱轮作。播种前用清水浸泡种子3~4 h,然后放入10%磷酸三钠加新高脂膜800倍液中浸泡20~30 min,淋干备播,可有效钝化种子表面病毒活力。

4.1.2 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抗病性。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减少自留种,选购近年来新品种,如小五叶、长丰101、特长901等早中熟抗病品种。

4.1.3 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加强栽培管理是防治豇豆病毒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在开花结荚期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含硼钙等叶面肥以增强花粉受精质量,提高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无畸形、整齐度好、品质提高。

4.2 药剂防治

4.2.1 防治蚜虫。在生长期间防治蚜虫危害,当成株期前发现蚜虫危害时,用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10%吡虫啉800~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

4.2.2 防治病毒病。选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病毒克星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40%烯羟嘌呤1 000~1 500倍液、抗病毒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5~7 d喷1次,连续2~3次。上述药剂可以和防治豇豆锈病、枯萎病等药剂混合使用,以提高防病整体效果。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