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之家 > 柑桔种植技术
导航

柑桔黑点病症状 发病规律 发病条件和防治技术

作者:Carter 503

柑桔黑点病是柑桔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柑桔的生长。而且,近年来其危害日益加重,给柑桔产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那么,柑桔黑点病该如何防治呢?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柑桔黑点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和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柑桔黑点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和防治技术

1、田间症状

1.1流胶和干枯

树脂病在甜橙、温州蜜柑品种上发生常表现为“流胶型”,发病部位有褐色胶流出,皮层呈褐色,组织松软,病斑干枯后下陷,死皮开裂脱落,露出木质部。在?柑、衢桔等宽皮柑桔上发生常表现为“干枯型”,皮层开裂不严重,病皮层红褐色,干枯后略下陷,病斑四周有明显隆起疤痕。

1.2砂皮病(黑点病)

病菌随雨水溅到新梢、嫩叶、嫩果上时,虽也萌发侵入,但由于这些皮层组织和油胞内的油质、酶等具有抵抗病菌侵入、扩展和抑制病菌生长的能力,致使病菌侵入后不能进一步扩展,仅限于为害表皮及表皮下5~6层细胞。因此,只在表皮上形成胶质小黑点,即所谓的砂皮病和黑点病。有时在果皮表面还会出现龟纹状或流泪状症状。

1.3褐色蒂腐病

柑桔采摘后,病菌通过伤口(特别是蒂部)侵染到果实中,开始果皮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变为暗褐色,扩展后边缘呈波纹状,病果内部腐烂速度比果皮快。当果皮腐烂扩大至1/3~1/2左右时,果心已全部腐烂,故亦称穿心烂。高温高湿时,果皮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灰褐色分生孢子器,果心为白色菌丝所充满。

2、发病规律

黑点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在枯枝及病死的死株树皮内越冬,成为该病翌年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当外界温度适宜时,越冬的菌丝体即可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全年可产生分生孢子,但以多雨潮湿的天气最多。每当雨后,分生孢子自分生孢子器孔口中大量溢出,经雨水冲刷淋散后,随水滴或借风力传播到青果上。特别是暴风雨或雨后暴风传播的作用更大,另外也可由昆虫等媒介传播。

病菌生长温度10~35℃,最适20℃,我市5~10月均能发病,温度在21~25℃时,病菌侵入后经5~10d的潜伏期出现新的病斑,又产生分生孢子在桔园内传播,再次侵染为害。

3、发病条件

3.1冻害

严寒冰冻是诱发此病的主导因素。如果冬季气温降至 -5~-10℃,加上天气干旱,桔树受冻严重,次年初夏如遇多雨,病害就会大流行。

3.2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不当所引起的各种树势衰弱或造成伤口,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和内在条件。调查表明,树势旺盛的壮年树比老树发病轻;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危害严重;排水能力差,发病较重;冬季进行修剪,易使树体生长衰弱,加之冻害,会加重此病的发生。

柑桔黑点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和防治技术

4、防治措施

4.1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深施有机肥,引根入深;二是采果后及时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三是做好桔园开沟排水,降低桔园湿度以提高根系活力,抑制病菌繁殖;四是做好冬季树干涮白或缠草绳、裹稻草,培土防冻,增强树体抗病能力;五是霜冻前1~2周,桔园如遇干旱风应充分灌水,防止燥冻。

4.2彻底清除病源

及时挖除死树、剪除枯枝、清扫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对有病株及时剔除病斑,伤口可涂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消毒。

4.3营造防护林

有条件的大片桔园可营造防护林以减少冻害,从而减轻此病发生。

4.4 及时开展喷药防治

喷药防治是减轻该病为害的关键性措施。5~6月上旬防治幼果疮痂病可以兼治,6月中旬至9月间需喷药2~3次,每次间隔期视降雨量而定,一般可在积累降雨量达到200~300mm时喷药1次,为节约成本,可结合其他病虫的防治进行兼治。可选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同时可兼治锈壁虱,并能提高果面光洁度)进行防治。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