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疮痂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芒果疮痂病曾被列为我国对外检疫对象,现虽已被撤消,但1985年在广州市郊及我省西部地区有所发现,需要密切注意,防止其传播扩散。国外的美国、古巴、巴西及南非等国均有报道。 症状 芒果疮痂病主要为害芒果幼嫩的枝梢、叶片、花及果实等器官。受侵染的嫩叶多从下表皮开始出现暗褐色至黑色、近圆形的病斑,叶片扭曲畸形。较老叶片受害,背面产生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央裂开;中脉上形成椭圆形凸起、中央裂开的小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易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细小黑点和灰色霉层,此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枝条受害出现不规则的灰色斑块。未成熟的果实受害,在果实的基部产生许多凸起的、灰褐色的斑点,直径大小约5毫米,病部果皮变粗糙木质化,中央呈星状裂开,潮湿时长出小黑点及灰色霉层,病果易脱落。 病原 芒果疮痂病病原的有性阶段为芒果痂囊腔菌(ElisinoemangiferaeBitancourtetJenkins),属子囊菌亚门,其无性阶段为芒果痂圆孢菌(Sphacelomamangiferae)属半知菌亚门,其分生孢子盘褐色,有时可为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圆柱形,极少数为卵形,有时略弯,无色,后期可呈淡褐色。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罹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在旧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及雨水传播,侵染当年萌发的新梢嫩叶,经过一定潜育期后,新病部又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果实在生长后期普遍受侵染。每年5~7月,苗圃地里的实生苗普遍受侵染发病。该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有较大关系,紫花芒、桂香芒和串芒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新种果园不要从病区引进苗木。 2.搞好清园冬季结合栽培要求进行修剪,彻底清除病叶、病枝梢,清扫残枝、落叶、落果集中烧毁,并加强肥水管理。 3.药剂防治在嫩梢及花穗期开始喷药,约7~10天喷1次,共喷2~3次;座果后每隔3~4周喷一次。药剂可选用1:1:160波尔多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