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貉受胎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毛皮畜产品需要的不断增加,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各地毛皮动物的发展,尤其在北方地区,养貉专业户发展很快,饲养量逐年猛增,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但是在发展养貉生产上,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初养户,由于饲养管理技术掌握的不够全面,致使每年大约有20%左右的母貉失配,从而制约和影响了养貉经济效益的提高。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现就有关母貉失配的原因及提高母貉受胎率的几项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一、母貉失配原因1、饲养不善:用来饲喂貉的饲料由于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价,动物性饲料所占比例小,微量元素缺乏,以及与貉生育繁殖极为相关的各种维生素供给量不足,母貉用以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都没有达到饲养标准要求。 所以,导致母貉的繁殖机能下降。有的把种貉喂得过肥,使貉在发情前又没有调整好体况,造成母貉不发情;再者就是种公貉体况过肥,腰弯不下去,找不好角度,而不能达成交配。 2、不进行母貉发情鉴定:在部分初养貉专业户中,对母貉配种不进行发情鉴定,采取将公母貉合笼饲养,配种时放任自流,有的母貉发情虽然很好,但公貉性欲差,或择偶性不强,从而造成人为的失配。另外,也有的公母貉合笼饲养,发情交配较晚。天经验的养貉户,不搞发情鉴定,当看到公母貉相互追逐,嬉闹,误以为已交配完毕,过早的将公貉捉出,造成失配。 3、管理差:部分养貉户,将多公多母放在同圈饲养,使个别强壮的公貉称王称霸,只许自己配种,不许其它公貉交配,甚至出现相互撕咬,从而耽误时机,使一些发情较好的母貉不能及时接受配种,而造成失配。 也还有的是在配种前训练不当,配种时公母貉相互咬伤,从而使双方产生惧怕心理和性抑制,不能正常进行交配。除此之外,貉舍条件不标准,笼网太矮,其高度在50厘米以下,使貉的爬跨受到一定的影响,使貉不能很好的进行交配。 4、公、母貉存有生理缺陷:在进行选留种貉时,由于选种不严格,再加上日常饲养管理条件差,导致一些公、母貉发育不健全,生理有缺陷,如公貉出现隐睾、侧睾,母貉出现生殖器畸形等,从而造成不能正常进行交配。 二、应对措施1、精心饲养管理:首先,存配种期间一定要做到合理配制饲料,力求饲料原料品种多样化,营养成分要全面。 饲料配制要求:动物性饲料30%,谷物饲料65%,蔬菜类饲料5%。配合日粮中,每日每只还应当添加酵母15克、麦芽15克、骨粉8克、鸡蛋25~50克、食盐2.5克、大蒜2克;维生素A1000国际单位、5毫克维生素B1、维生素C5毫克。在配种期间,日喂两次,早晨喂日粮的40%,晚食喂60%。喂食时间要与放对时间配合好,喂食前后30分钟不能放对。其次要加大科学管理。配种期每天都要捉貉检查发情情况和放对。为此,应当检查维修笼舍,防止逃跑而造成失配。母貉由于性欲冲动,貉的食欲较差,特别是公貉食欲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这期间饲养人员要经常细心观察,正确区分发情貉与病貉,以利于及时治疗病貉。放对后,要注意观察公母貉的行为,防止咬伤,若发现公母貉有敌对行为的,应当及时进行分开,重新调配配偶。貉胆小易惊,放对时要注意保持安静。 2、搞好发情鉴定:每年从1月下旬开始,对母貉要普遍进行一次发情检查,以便对每一发情母貉做到心中有数。从此以后,每隔两天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发情母貉,及时组织放对试情,如发情较好,母貉则站立笼内将尾翘向一边,静候或迎合公貉爬跨交配。 3、采取配种后精检:为了提高母貉受胎率,一定要搞好精液的品质检查,以提高受胎率。其方法是将刚受配的母貉捉于20℃左右的室内,用钝头玻璃棒或滴管伸入母貉阴道内10厘米深处,蘸取少量精液涂于干净玻璃片上,再用少量生理盐水稀释,置于200~600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如果精子活力差,或精子极少,经多次检查都是这样,就应停止使用该公貉。 4、实行重复配种措施:经实践证明,貉交配次数多,其产仔率也高,所以应当采取用重复配种的方式来提高受胎率。对于初次达成交配的母貉,到第二天应当进行复配一次,第三天再复配一次,这种连续3天配3次的方式其受胎率较高。 5、不断优化种貉群:2~5岁龄的种貉其繁殖率最高,所以种貉群组成,应当以适龄老貉为主,约占65%左右,每年补充的幼貉不得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