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之家 > 猪病防治
导航

规模化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作者:Dinah 328
规模化猪场常见病毒性腹泻1.猪传染性肠胃炎。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猪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一般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特别是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高,其它猪发病率和病死率低。本病以散发或流行的形式出现,传播迅速,多见于春季产仔季节。母猪、公猪及育肥猪一般表现为一过性发热(主要表现为粪便干燥),之后个别猪出现呕吐、拉较软的粪便,并迅速恢复正常。但近几年也有极个别母猪出现急性流产和死亡的情况;仔猪于感染16~24小时内即可出现呕吐,接着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粪便为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不久病猪严重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干燥、无弹力,毛长,体重迅速下降,常于2~3天内死亡,较快的在1天内就可引起死亡。死亡率随感染日龄的增加而降低。有人统计:l~5日龄的死亡率为100%,6~10日龄的死亡率为62.5%,11~20日龄的死亡率为60%,21~45日龄和46~49日龄的死亡率分别为29.8%和4.9%,91日龄以上的架子猪死亡率很低。  2.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猪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也是冠状病毒。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以11月至第二年的3月间发生较多。各年龄猪均可感染,但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猪龄的增长而下降,1~5日龄内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病死率也最高,几乎100%。断奶猪、育肥猪、种猪症状较轻,病死率很低。哺乳仔猪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继而排水样粪便,呈灰黄色或灰色,粪便恶臭。有的吃奶后呕吐,吐出物含有凝乳块。病猪很快消瘦,后期粪水从肛门流出,污染臀部及足。病猪不食,不愿走动,通常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  3.猪轮状病毒病。该病多发于10日龄左右的仔猪,有些猪场表现在断奶前后发病。1~4周龄仔猪猪群发病率一般超过80%,病死率7%~20%。本病潜伏期一般12~24小时。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乳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多为水样或糊状,一般腹泻后3~7天出现严重脱水,可减轻体重3成,如气温下降和继发细菌性疾病时,就会使病情恶化,死亡增加。一般3~8周龄的仔猪或刚断奶的猪,死亡率可达10%~32%左右。  免疫预防免疫程序的制定要考虑猪只的用途、年龄、母源抗体水平、饲养条件、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等因素,特别是目前混合感染率逐年升高,一定要注意联合及多重免疫。目前我国研制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对3日龄仔猪主动免疫效果很好,在母猪分娩前5~6周和1周各肌注或鼻内接种一次后,则对3日龄哺乳仔猪的被动免疫保护率达95%以上;在每年秋天来临后,对新生仔猪吃乳前肌注疫苗至少30分钟后才能吃初乳。仔猪断奶前7~10天,架子猪、肥育猪和公猪肌肉注射疫苗一次即可。  对于流行性腹泻,可应用猪流行性腹泻氢氧化铝灭活苗,对妊娠母猪于产仔前20~30天接种4毫升,25公斤以下的仔猪接种l毫升,25~50公斤育成猪接种2毫升,50公斤以上成猪接种4毫升,接种部位为后海穴,接种后15天产生免疫力。  综合防治策略对于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猪饲养密度不宜过高,注意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及有害气体的危害。搞好产房和仔猪培育箱的保温。  2.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对外地引进的带菌猪必须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  在发现病猪时,应隔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改善饲养管理,用药剂量要足,维持时间宜长。  3.把握适当的断奶日龄和体重,尽量减少仔猪应激。  4.定期消毒,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发生和蔓延。在集约化条件下,最好全进全出,猪舍不应连续使用,最短必须间隔3天以上,并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平时随时进行预防消毒工作。  5.对于正在发病的仔猪,应在预防细菌性继发感染、防止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止母猪奶水质量下降的前提下,用康复母猪全血或高免血清给新生仔猪口服。若同时注射猪用干扰素,对病毒性腹泻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规模化猪场猪只腹泻病的病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决定了防治措施必须综合而全面。在临床上要注意区分各种临床症状,辨别病因,对症治疗。但最重要的在于预防,制定一套适合本场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于仔猪腹泻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