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之家 > 莴苣种植技术
导航

防治莴苣灰霉病的技术要点

作者:Dave 86

  灰霉病在冬、春季保护地发生普遍,露地和贮运中也有发病,可造成严重损失。除莴苣外,其他种类的绿叶菜也发生灰霉病。


  【症 状】莴苣类幼株多由接触地面的茎基部和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病部最初水浸状,半透明,继而湿腐,腐烂部位沿叶帮向上发展,引起烂叶,叶片变褐色,严重时全株叶片腐烂。结球莴苣叶球形成后,多由接触地面的下部叶片中肋首先发病,形成褐色腐烂斑块,并向内叶蔓延。也可由外叶叶片边缘或叶片伤口处开始发病,形成不定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低温高湿时病情迅速发展,造成叶片腐烂枯萎。莴笋的肉质茎由伤口或裂口处发病,形成水浸状褐色斑块,造成局部湿腐,并继续向周围或内部发展,使肉质茎大部腐烂。各发病部位产生密集灰色霉状物。


  【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一种病原真菌,侵染多种大棚蔬菜。


  【发病规律】棚室内外、病田和蔬菜贮运场所往往遗留大量病残体,带有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和菌核,成为下一季发病的菌源。除莴苣等绿叶菜以外,灰霉病还是棚室栽培的瓜类、番茄、韭菜、草莓、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的严重病害,冬春季发病尤其严重,并成为棚邻近田间莴苣的重要菌源,灰霉病病菌得以交叉侵染各茬蔬菜。


  灰霉菌生长适温20℃-25℃,发病适温20℃。但在较低的温度下,菜株抗病性削弱,易于发病,棚室低温、高温、寡照时发生较多。菜株遭受低温冷害后,生机削弱,可导致灰霉病严重发生。虫害大发生,植株上伤口多,或植株脱肥,营养不良,抗病性降低等都是重要发病诱因。


  【防治方法】 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前作严重发病的棚室,应对土壤、墙壁、棚膜等喷施杀菌剂灭菌;采用小高畦栽培,地膜覆盖和滴灌,及时增温散湿,增加光照,合理施肥,增强菜株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可选用的农药杀菌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能(福美?异菌脲)水剂800~1200倍液,或40%灰霉无踪水剂(有效成分为嘧霉胺多菌灵)水剂800~12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50%菌清800~1200倍液(有效成分为啶酰菌胺),或65%灰不怕(烟酰胺?嘧霉胺)水剂6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间隔7~10天喷1次药,连续防治2-3次。棚室内还可施用百菌清粉尘剂或速克灵烟剂等。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避免长期施用同一类药剂,以延缓灰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