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之家 > 植保百科
导航

青梅褐腐病危害症状 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作者:Bess 560

青梅是一种亚热带水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之其种植面积也开始扩大。然而,青梅褐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给农户们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了青梅褐腐病危害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的发生。

青梅褐腐病危害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1、发生危害与症状识别

梅褐腐病菌可危害花、果、枝,每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果梅开花,病菌就开始侵入,其分生孢子直接从柱头、蜜腺侵入,潜伏于花器中,但不破坏果实前期的正常生长,至发病初期(幼果膨大期),把病果掰开观察,在果核末端可见褐变体,先为1个小黑点,不易察觉,果实表面完好。随着果实的生长,褐变体进一步扩大,果体病部(一般在果实末端)表面出现圆形、褐色病斑,并开始凹陷,随后迅速向四周扩展,果肉变褐色、软腐,其上密生灰白色或灰色绒状霉层,并具皂臭味。在果实近熟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造成病株大量落果,少数在枝梢上腐烂、失水,形成暗褐色或黑色僵果。枝梢受害时,产生圆形病斑,中间凹陷,呈灰褐色,边缘紫褐色,病部流胶。贮运期间,携带潜伏病菌的果实会发生传染,造成大量的腐烂。

2 病原与侵染循环

2.1 病原

青梅褐腐病菌为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有性阶段为链盘菌属,无性阶段是丛梗孢属落于地面或埋于地表的僵果上产生有性阶段,整个僵果是个假菌核,翌年春季在僵果上抽生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镜检观察,该病菌与桃褐腐病菌极其相似,疑为桃褐腐病菌的变异植株。

2.2 侵染循环

青梅褐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在僵果上或病枝梢上越冬,翌年春天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丝体萌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引起初侵染,有的侵入花器,寄生于果实中;有的危害枝梢。在适宜的环境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收获季贮运期健果与病果接触也是传染的主要途径。诏安县青梅主产区在3—4月该病发生最为严重。

3、发病条件

一是气候。青梅开花期(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低温多雨,有利于病原孢子的侵入,果实成熟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温暖多雨,云雾多,湿度高,则引起病症暴发,造成大量落果。二是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枝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性差的果园,易造成病菌发生蔓延;树势衰弱,管理不善的果园,容易被病菌感染;秋冬清园不彻底,菌源多的果园,病害易流行成灾。三是昆虫。果梅为虫媒花,许多昆虫在传粉时会携带病菌,直接侵入花器;果实的裂伤、碰伤和虫伤口也为病菌的侵入打开大门。四是品种。果梅品种的抗病性差别明显,一般白粉梅抗性较强,较少发病,青梅则易发病成灾。五是菌源。常发病区,菌源多,病害较严重,且向四周扩散,一旦气候条件适宜,会造成褐腐病大发生。

青梅褐腐病危害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4、防治措施

4.1 消灭越冬菌源

结合收获后的修剪清园,剪除病梢,清除树上的僵果,集中烧毁。进行深翻,将落于地上的僵果和病残体深埋地下,再撒上石灰,彻底消毒。加强栽培管理,地势低洼的果园尤其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控制果园湿度。合理施肥,促使树势强壮,并做好果园的通风透光。及时防治害虫,适时抓好防虫工作,减少害虫造成的伤口和虫传媒介。

4.2 化学防治

梅树发芽喷施3~5 °Bé的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可整株喷雾,进行洗枝。初花期(花开约20%时)喷施60%代森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落花后7 d左右再喷施1次,可选用25%叶斑清4 000倍液,或50%富星1500倍液,或50%施保功1 000倍液,或绿亨二号1 000倍液等,2次用药后,间隔15 d再喷1~2次。果实成熟前1个月左右再喷1次药,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等。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