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之家 > 烟叶种植技术
导航

烟草赤星病病症 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Abbott 343

赤星病是烟草生长中后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晒烟较烤烟收获晚更易受赤星病危害,且近年来发病情况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老烟区发病严重,本文从赤星病的发病规律、侵染循环、农药使用等环节探讨赤星病的防治要点。

烟草赤星病病症、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 病症介绍

烟草赤星病主要在烟叶近成熟时开始发生,在烟株打顶后,叶片进入成熟阶段,随着叶片的成熟,从烟株下部叶片开始自下而上逐步发展。主要危害部位是叶片,茎杆、花梗、蒴果也受危害。病斑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病斑的大小与湿度有关,湿度大病斑则大,干旱则小,一般来说最初斑点不足0.1cm,以后逐渐扩大,病斑直径可达1~2cm。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褐色,病斑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在感病品种上黄晕明显,致使叶片提前“成熟”和枯死。病斑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霉状物,为病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病斑质脆、易破,天气干旱时有可能在病斑中部产生破裂,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合并,致使病斑枯焦脱落,进而造成整个叶片破碎而无使用价值。

2 病害循环

2.1侵染来源

赤星病菌主要以菌丝在遗落在田间的烟叶等病株残体上越冬或杂草上越冬。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也可直接越冬,作为初侵染来源。

2.2传播

主要通过气流传播(越冬菌丝产生的分生孢子)。长距离传播主要靠气流和风力,雨水只能作短距离传播。种子和移栽的病烟苗可能是初侵染的次要来源。种子带菌率可达18%,种子表面,种子内部及胚乳中病菌均可能存活越冬。

2.3发病过程

越冬后的赤星病菌,在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温度达到7°C~8°C,相对湿度大于50%的条件下,开始产生分生孢子,由气流、风、雨传播到田间烟株上侵染下部叶片(初侵染),形成分散的多个发病中心。这些发病的烟株病斑上再产生分生孢子,又由风雨传播,形成再次侵染。经过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渐扩展流行(病菌可以侵染花梗、蒴果、侧枝和茎等任何部位,)。后期病原菌病潜伏于残组织内随病残体落入土壤越冬,又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3 发病原因分析

3.1晒黄烟品种易感病、抗病性不强。老烟区农户自留,种子不消毒,烟苗移栽带病下地。老烟区多数采用一次成苗,裸根苗下地抗药性差。

3.2烟田多年连作,残株残体清理不净,土壤中大量存在病原,存在发病隐患。

3.3黑龙江8月中下旬,降雨较多,尤其是短时间强降雨及降雨过后的高温高湿环境给赤星病发病提供了有利条件,是诱发赤星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3.4与密度的关系赤星病发生的早晚、严重程度受田间小气候的直接影响。种植密度过大,致使田间通风、透光较差,利于赤星病菌的繁殖,赤星病常严重发生。

3.5防病不及时、不对症。近年赤星病发病较轻,农户该病重视程度低,发病初期未及时防治;另外赤星病对农药选择性强,在用药量不足或不能对症用药。

3.6肥料施用不合理,氮肥施用量过高。特别是干旱年景,肥料分解率低,植株长势弱,农户追肥时加大尿素使用量,烟株后期长势过猛、烟叶薄抗病性降低。

烟草赤星病病症、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4 防治措施

4.1施行统防统育,选择抗病品种如大叶黄等。改变传统育苗方式,实施工厂化育苗。大力推广分户假植,杜绝裸根苗下地,提高烟苗抗病性。

4.2烟田施行三三轮作,秋翻整地,彻底清理残株残体。

4.3加强赤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赤星病主要发生在烟株成熟期,高温高湿环境下易感病。8月初至采收前是赤星病防治的关键时期,重点地块加强监测,尤其是白天雷雨过后,及时喷施800倍液菌核净、75%的百菌清700倍液或40%灰核宁可湿性粉剂等。

4.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按标准施用烟草专用肥,严格控制尿素的使用量。

5 农药使用建议

目前农户在农药的购买和使用上还存在很大误区,不懂得识别农药三证,在购买和使用方法上主要依赖农药店主推荐,使得农户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过程中,出现不能对症打药、单一用药、盲目用药等误区,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药效

5.1合理轮换用药。

不要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病虫害,这样就可以切断病虫害抗药性种群的形成过程。如防治烟草野火病的抗细菌性的药剂,可以将链霉素类、叶枯唑类、铜制剂类等有效成份不同的药剂轮换施用,防虫害方面轮换使用的品种应尽可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如触杀式、内吸式、味毒式农药等,杀虫原理各不相同,可交替使用。

5.2使用混合农药。

混合施药是目前农户经常使用的方法,如防病药剂与防虫药剂或叶面肥等药剂混合施用,不仅防病效果好,还省工。从科学的角度讲2种或2种以上的有效成分、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农药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药效,兼治多种病虫害,减少用药量,减缓病虫害抗药性的发生速度或克服害虫抗药性。尤其是目前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仅是单一菌原的侵染,如防细菌性病害时可适当加入防真菌性病害药剂(代森锰锌等)或防病毒类药剂(菌克毒克等)不仅防治效果好,还可起到积极地预防作用。但混用的药剂组合必须科学合理,混配的农药品种间应无抗性,不破坏药剂的性状。注意查看农药使用说明,如铜制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等。

5.3添加使用增效剂,活化农药提高药效。

在农药中适量地加入增效剂,或各种助剂可适当提高农药活性、增强渗透能力、提高药效、延缓和抑制病虫产生抗药性的作用。克服害虫抗药性的应对策略是交替轮换或混合使用农药,不要迷信某一种药剂是万能的,对症下药,轮换使用农药,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的协调运用,方可收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