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之家 > 辽宁
导航

辽宁丹东东港坐稳“中国草莓第一县”

作者:Abbott 1085

  “瘪卡卡,艮啾啾的,卖不上好价钱。”今年65岁的陈元新回忆起1997自己刚种植草莓时的窘况,仍记忆犹新。

  陈元新是丹东东港市前阳镇农民,1997年他刚开始种植草莓时,才十几亩地,“果子味道不好,也没有销售渠道,更别提卖上好价钱了”。与陈元新的谈话不难看出他“创业”之初的艰难与无助。

  如今,十六年过去了,老陈的草莓创业之路,过了三道关――技术关、规模关、销售关。“现在100多亩地,果大味正,一年能挣20几万。”陈元新满脸笑容。

  上世纪90年代,东港草莓产业处于小规模、家庭式的生产经营状态,全市草莓栽培面积仅两万多亩,总产量5万多吨,总产值3亿元左右。而草莓的销售基本处于一家一户的地摊销售模式。

  科技兴业,技术富民。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组建20年来,东港草莓作为东港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产品优质化、产量规模化、产业渠道化方面做足了文章,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逐年扩大,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辽宁丹东东港坐稳“中国草莓第一县”

丹东草莓生产基地(资料图片)

  “100多名草莓科技工作者常年活跃在田间大棚,成为‘农民致富的使者’。”草莓科技研究院院长王春花告诉笔者,拥有100多名草莓专业技术人员的草莓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为草莓质量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全市草莓生产完全按出口草莓种植标准、加工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技术标准执行,为东港草莓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安全保障。

  2012年9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对东港市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进行验收,正式批准东港市成为国家级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这成为东港草莓闯进国际市场的“金字招牌”。

  为了解决草莓重茬问题,草莓研究院从1993年开始建立草莓种苗脱毒组培工厂,多次邀请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及日本、荷兰、美国的专家前来指导。 目前,组培工厂年生产脱毒组培原种苗800到1000万株,可扩繁良种苗4亿多株,不仅可满足本地区生产需要,还远销省内外。

  2012年,东港市草莓产业产值超30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7%和15%,全市有10万户农民栽植草莓,2000多名草莓经济人以及40余家企业从事草莓生产、加工和商贸,年出口草莓制品3至4万吨、出口创汇达3000多万美元。

  草莓产品实现精深加工,是东港发展草莓产业的一大亮点。

  多年来,东港市重点扶持了广天食品、永明食品、东大食品等一批草莓深加工企业,草莓产品已形成罐头、果脯、果酱、果酒、果粉等10余个系列30多种。目前,东港市草莓深加工企业近百家,其中用于出口能力的企业达40余家,年加工出口4万吨。还出口新加坡、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东港市草莓产业已初步构建起“企业+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贸、工、农一体化的紧密、完整的产业化链条,种植户在家门口就能将草莓卖个好价钱。

  草莓俨然成为了东港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在港城这美丽的沃土上挥就宏伟蓝图。

  2011年,东港草莓被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授予“中国草莓第一县”称号,被辽宁省政府首批命名为“一县一业”示范县;同年,“东港草莓”证明商标跻身2011年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品牌价值达14.43亿元;2012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推进会上,东港草莓再获殊荣,被评为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一项历时三年的草莓产业升级换代规划正在启动。

  ――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国际先进的种苗立体培育模式,实现有机草莓周年生产;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该项规划建设完成后,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科研装备将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预计年可生产草莓脱毒种苗5500万株,每年可向全国推广的应用脱毒种苗,占全国草莓生产面积50%以上,年增产草莓超100万吨,增加社会效益100亿元以上。2013年,东港市草莓生产面积将达到16万亩,产量36万吨,产值将超过32亿元,是20年前的8倍。

  目前,辽宁草莓研究院正在筹建草莓科技有限公司,争取3至4年内上市,实现输出技术、输出产品、输出种苗的目标。

  “中国草莓第一县”正阔步走向国际舞台。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