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之家 > 甜菜病害防治
导航

甜菜黄化病毒的危害 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作者:Burke 502

病毒病是甜菜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一般病株率10%~20%,严重时可达40%以上,对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甜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病毒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农户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甜菜黄化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甜菜黄化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1、危害情况

基于甜菜世界生产的重要性和BYV对甜菜根生产的整个经济影响。BYV被认为是农作物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在黄化病毒复合物中,BY"/最具危险性。田间试验证明,如果感染发生于生产季节的早期,甜菜根损失将达到50%,BYV的间接影响包括蚜虫和病毒连续检测的费用和用于杀虫剂的花费。在甜菜上,BYV在接种后3-4周诱导脉明或叶脉变黄的症状,然后,叶片增厚、发脆和变黄,叶片上夹杂坏死斑,在头状藜上,BYV引起嫩叶明脉,伴随扭曲和变形,老叶表现脉间发红,植株矮化,有时死亡。在番杏上,叶片表现脉明、随后脉间变黄,植株矮化。

黄花类型病毒病,黄花通常从顶端开始,首先在靠近叶尖或叶缘部分出现明脉随后叶脉间退色斑块。斑块扩大,愈合成片,逐渐向叶下部发展,全叶变成黄色。病叶变厚而脆;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健叶萎垂而病叶直立。有时在一些严重发病的病叶上。在叶背主脉上可见有变黑坏死情形。病叶全部变黄后,叶片逐渐转为黯淡,这时一些杂菌便随之侵染,形成无数黑褐色霉斑,这些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有轮纹,病叶最后枯萎卷缩。我国东北、内蒙、甘肃、宁夏、新疆、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50%~60%,块根减产20%~25%,含糖量下降2~4°,染病话种子减产30%。

初发病时出现零星病株,后扩展连片,严重的一片金黄。病株先底层老叶叶尖或叶缘变为橙黄色,渐向叶中心处扩展,致叶脉间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定的黄色斑块,后斑块扩展致全吉变黄。仅叶脉保持绿色。病叶片增厚,变脆易破裂,就全株来说仅心叶保持绿色,外层叶均变黄干枯。盛夏中午时健叶下垂,病叶直立。有的后期病叶受交链孢菌腐生,出现黑褐色霉状物,叶枯萎卷曲。

2、传播途径

BYV由至少22种蚜虫以半持久性方式传播。包括豌豆蚜、蚕豆蚜、棉蚜、甘蔗蚜、甘蓝蚜、马铃薯长管蚜。BYV在田间的两种主要介体是桃蚜和蚕,而桃蚜是最有效的介体,BYV在桃蚜中的持毒期为24~72 h,最短获毒期为5~10min,最适获毒期为6 h。病毒不能传播到子代蚜虫,蚜虫脱皮后即不带毒,BYV可以机械传播,但较困难,病毒不能经种子传播。环境主要影响蚜虫的发生与活动,因而影响病害的发生;气候干旱,蚜虫繁殖快,活动性强,病害发生就重。

肥料和发病亦有关系,缺磷、钾肥的甜菜,发病特别严重,而多施绿肥和厩肥的地区,病害则较轻。密檀程度和发病有关。适当密植可以减轻发病。由于病株耗水量大,发病后勤加灌溉,可以减轻损失。冬季寒冷的国家,如瑞典,BYV的介体桃蚜和蚕豆蚜不能在户外越冬。BYV的扩散主要是由于南风将春季大陆上的有毒蚜虫传进来。

甜菜黄化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3、防治方法

3.1 隔离

采种区与普通生产区隔离是防治甜菜黄化病毒病的主要措施,一般采种母根区与原料甜菜地距离1000 m以上。且采种地安排在下风头。

3.2 消灭传毒蚜虫

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蚜虫发生量和毒源。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蚜虫发生规律,在蚜虫出现期和迁飞期,喷40%乐果乳剂2000倍液防治。在蚜虫迁入甜菜地之前的6月中旬~7月上旬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

3.3 改进栽培技术

抗病育种、适当密植,可以减低蚜虫为害,增加产量,栽植密度一般不少于4500株/667m2,在肥力条件好的地块可达到6000株/667m2。适当增施磷、钾肥料,以提高甜菜本身的抗病力。栽培高粱、玉米等保护作物,妨碍蚜虫活动,减轻病害发生。症状连续出现时,喷洒磷酸二氢钾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5%抗毒丰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300倍液、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促进叶片转绿、舒展,减轻为害。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