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之家 > 上海
导航

张云:他将水稻种植当成“事业”做大做强

作者:Berg 726

  人到中年的张云家与记者一见面,就说自己是一个老农: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崇明竖新镇大东村从事农业生产;还负责过生产队的粮食生产管理,担任过村农副主任,以及村委会主任。近年来,他,不仅自己成为种粮大户,成立粮盈粮食合作社,而且带动了自己村和周边村22个生产队农民从事粮食种植,形成了规模化种植的新格局。

  种好土地 干番事业

  问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张云家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再加上水稻实行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收割,根本不是以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再说自己懂点农业技术。就这样,2007年8月,张云家和14个合伙人在大东村流转了1280亩土地,成立了上海粮盈粮食合作社。当时是崇明县成立的第二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老百姓把土地交到我们手上,就得精心种好”。从此,张云家就开始规划他的创业之路。他心想,合作社只有规模生产,才能产生规模效益。于是他打破了原来一家一户的种植格局,重新挖沟渠辅设道路,使大田连成网格化布局。那时他几乎每天早晨6点起床,直到晚上天黑了才回家,从东头走到西头,再从南头走到北头,一天要走上二三十公里、数十个来回,测量地块的高度,寻找稻田的上水点和泄水点。摸爬滚打了半个月,硬是把田块整理好。那段日子,张云家整整瘦了一圈,也黑了很多。

  科学种田 提高效益

  合作社刚成立时,种植水稻大多是采用直播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员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并不信任。张云家就拿原先自家的稻田试验机插秧,并邀请社员参观。机插秧与直播相比,能够节省大量劳动力,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机械化育插秧,秧苗的抗倒伏性、抗病虫害能力大大提升,产量较直播田增产100公斤左右。就这样,在张云家的带领下,合作社统一实行机插秧,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的农户,大家都说机插秧好。可以说,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带来的是一场生产方式的“工业革命”。

  有着多年种田经验的张云家深知,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很关键。因此,张云家经常向县、镇农技部门讨教植保技术,他边问边记,像个学生,拿着小本子认真做着记录。一有培训机会,他就报名参加,轻易不漏掉一次。有时候县农委组织去浙江、江苏等地考察学习,他更是积极参加,参观取经。就这样,他学到了不少农业新技术并学以致用。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调查水稻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农技部门的病虫情报,进行科学防治。他笑着告诉记者:“在今年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上,我们合作社比一般农户少打一次农药,这关键靠技术,我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主动向县、镇技术指导员请教,根据田间残留虫量多少,决定是否防治,少打一次农药,节省了不少成本。”

  张云家是一个相信科学,按照科学办事的人。他懂得科学种田,不断增加水稻种植的科技含量。农业上一有什么新技术,他都想要尝试一下。如崇明大力提倡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张云家在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每年收获后留下的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他还号召周边农户把田里的秸秆也还田了,告诉他们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减少化肥施用量,为崇明生态岛建设献出一份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张云家还告诉记者:种植水稻,除了技术,种子也很重要,可以提高水稻品质。今年,他大面积种植了县农委主推的水稻品种“花优14”,还种植了20亩“南粳46”。从播种、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水浆管理等,严格按照绿色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模式,全过程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2008年,他注册的“云懿”牌大米获得无公害认证。2011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他严格按照标准种植,年年获取粮食丰收。

  产量提高了,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张云家说,除去杂七杂八的成本,每亩净利润在300元左右,合作社1280亩水稻,算下来也有30多万元的收入。

  示范带动 共同发展

  张云家不仅种好自己合作社的地,还耐心地指导周边农户种田。“光自己学会了还不够,其他农户都掌握了才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水稻生产关键时期,他经常穿梭于田间地头,细心观察水稻长势,及时指导农户搞好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每年在水稻防治关键时期,在做好合作社水稻病虫害防治基础上,用植保担架式喷雾器为村里有需要的农户进行水稻统一防治。到了水稻收割期,帮助村民联系收割机进行抢收。他对于前来询问水稻种植技术的农户,就把自己学到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给农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个大东村,受到农户们的交口称赞。

  对于如何将自己的“水稻事业”做大做强,张云家笑着说:“今后还要主动紧密联系农业部门专家。科学种田才能保证我们农民有钱赚。比如今年‘南粳46’稻瘟病发生比较严重,合作社的水稻田同样受到了危害,我就积极和镇农技人员联系,深入田间调查,做好病害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今年的水稻产量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虽说‘农业靠天吃饭’,但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抓住了水稻关键技术环节,还是吃得到饭的。”

  “同时我还想拓宽销售渠道,打开上海销售市场。”张云家说,现在大部分稻谷卖给粮站,还有小部分包装销售。毕竟卖给粮站利润少,包装销售利润稍微高点。他准备通过走访,摸清上海的市场。同时加强营销手段,利用网络,特别是现在流行的微信圈销售大米,让优质大米为农民赚更多的钱。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