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之家 > 青鱼养殖技术
导航

青鱼的介绍

作者:Bess 819
【青鱼】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青鱼的介绍

青鱼亦称黑鲩、螺蛳青。硬骨鱼纲,鲤科。体亚圆筒形,体长达1m余。青黑色,鳍灰黑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头齿臼齿状。栖息中下层,主食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4-5龄性成熟,在河流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个体大,生长迅速,最大个体达70kg。肉味美。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主产于长江以南平原地区。鱼胆有毒。

青鱼的药用功效

治疗乳蛾喉痹:用青鱼胆含化咽下。

治疗红眼及视物不明:用青鱼胆频频点眼。

鱼胆丸:治疗一切视物不清。用青鱼胆、鲤鱼胆、羊胆、牛胆各半两,熊胆二钱半,石决明一两,麝香少许,研为粉末,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空腹用茶服下十丸。

青鱼的外形特征

青鱼体长,略呈圆筒形,腹部平圆,无腹棱。尾部稍侧扁。吻钝,但较草鱼尖突。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眼间隔约为眼径的3.5倍。鳃耙15~21个,短小,乳突状。咽齿一行,4⑸/5⑷,左右一般不对称,齿面宽大,臼状。鳞大,圆形。侧线鳞39~45;背鳍III,7;臀鳍III,8[3] 。体青黑色,背部更深;各鳍灰黑色,偶鳍尤深。体长可达145厘米。

青鱼的介绍

青鱼的生长环境

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青鱼生长迅速,个体较大,成鱼最大的最大个体可达70千克。

多集中在食物丰富的江河弯道和沿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在深水处越冬。行动有力,不易捕捉。耗氧状况与草鱼接近,水中溶氧量低于1.6毫克/升时呼吸受到抑制,低至0.6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在0.5~40℃水温范围内都能存活。

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8℃。喜微碱性清瘦水质。主要摄食螺、蚬、幼蚌等贝类,兼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节肢动物。日摄食量通常为体重的40%左右,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达60~70%。仔鱼体长7~9毫米时进入混合性营养期,此时一面继续利用自身的卵黄,一面开始摄食轮虫和无节幼虫;10~12毫米时,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体长达30毫米左右时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

青鱼的分布范围

由于青鱼易于饲养来被引种至美国南方。但是,据称青鱼在美国的繁殖已经越出了特定的养鱼场,在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俄亥俄河和雷德河中均有发现。已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政府甚至出价100美元一条悬赏捕捉青鱼。

青鱼的介绍

青鱼的营养成分

青鱼中除含有19.5%蛋白质、5.2%脂肪外,还有钙、磷、铁、B1、B2和微量元素锌,成人每日需锌12~16克,青少年时期的需要量则相应增多。锌是酶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腺、胰腺及脑下垂与之密切相关。人体锌的含量仅占十万分之三,但一旦出现不足,往往会使嗅觉减低、精神萎靡、“智商”减低。此外,还会出现生长高度不足、创伤难以愈合等病变。

青鱼的营养价值

1.青鱼中除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外,还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2.鱼肉中富含核酸,这是人体细胞所必须的物质,核酸食品可延缓衰老,辅助疾病的治疗。

3.每百克含蛋白质15.8~20.1克,脂肪2.6~5.2克,磷171~246毫克,镁32毫克,锌0.94毫克,硒37.69微克,维生素总E0.81毫克。

青鱼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很低的食物。青鱼含有丰富的核酸,可以延缓衰老,营养易被人体吸收,可用于食疗。

青鱼中除含有19、5%蛋白质、5、2%脂肪外,还有钙、磷、铁、B1、B2和微量元素锌,成人每日需锌12-16毫克。

青鱼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青鱼体内还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EPA具有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结等作用;DHA对大脑细胞、特别对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尽管人体锌的含量很低,但如果锌的含量不足,往往会导致智商降低,精神状态不佳,还会出现生长高度不足、创伤难以愈合等病变。常吃青鱼就可以避免上述病症发生。

青鱼的介绍

青鱼的食疗作用

青鱼肉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具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胃、化湿、祛风、利水之功效,还可防妊娠水肿。

青鱼的食疗价值

鲤科动物青鱼的肉。青鱼又称鲭、乌鲭、青鲩、溜子。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等水域。获得后,去鳃、鳞、内脏,鲜用。

味甘,性平。能补益脾胃,利湿。用于脾虚少食,乏力;脚气或湿痹等。民间以该品同薤白煮食,治脚气,有理气利水之功。亦可配薏苡仁煎汤服。青鱼胆有毒,须注意。

青鱼的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各类水肿、肝炎、肾炎、脚气脚弱之人食用;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者食用。2.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者应忌食。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