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之家 > 安徽
导航

安徽泾县烟叶产业发展铺就烟农致富路

作者:Berg 382

  “2014年,我家种了150亩烟,共交售烟叶27300公斤,加上轮作的一季双晚,总收入将近百万元。”谈到2014年的烟叶收成,杨建涛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杨建涛原是泾县榔桥镇的种粮大户。2011年,在县农委和烟站技术员指导下,采用烟稻轮作生产模式,开始了烟叶种植。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照规范流程,实施土壤改良,标准化移栽,精准施肥,防治病虫草害,科学“双打”,科学烘烤,专业化分级,杨建涛种烟收益一年比一年好,2014年更是获得了近百万的经济效益。今年,杨建涛的烟叶亩均单产376斤,上等烟74.4%,交售价格好再加上政府返税补助奖励,亩产值5926元。

  在泾县,和杨建涛一样户均收入超过60万的烟农还有很多:同村的管俊松、胡桂宝,黄村镇的佘迎春,泾川镇的邵柏祥,蔡村镇的李春兰、曹国文,昌桥乡的谢启贵、江学兵、潘天云等等,他们只是泾县现代烟草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一些成功范例。2005年,烟叶产业纳入了泾县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就按照现代化烟草生产模式,以提高烟农效益为中心,应用烟稻轮作集成技术,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新型烟叶经营主体建设指导力度。种烟乡镇紧紧围绕烟水配套工程、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烟区规划、调整种烟布局,变零星分散种植为小集中、大连片的规模化种植,为实行机械化耕作、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烟草农业作业模式奠定了基础,使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4年泾县烟叶种植规模发展至12250亩,与2005年相比,种植面积增长10倍,全县80%以上乡镇种植烟叶,达到9个乡镇,行政村39个,成立烟叶生产专业服务合作社15个、成立烟叶家庭农场12家,2014年烟叶生产产值6000万,上缴税收1000万,更成就了许多致富能人。

  烟叶种植主体逐渐从传统农户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转变,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泾县通过积极引导烟区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有力地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2014年全县种植100亩烟叶以上的农户有82户,成立家庭农场12家,全部实行烟稻轮作技术。这种转变形式有助于烟叶种植主体从单一的生产操作者向复合型的经营管理者逐步转变,能有效提升经营水平。同时还通过加大合作社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烤烟生产专业化的服务水平。以合作社为平台,全县共组建了15个烟叶综合服务合作社,有效发挥社员特长,进行育苗、机耕、植保、分级等专业队伍分工,实现100%商品化育供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专业化分级以及专业化烘烤等。

  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项目中,最让烟区群众得实惠的莫过于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实施烟水配套工程,解决了烟区农村的人畜饮水问题,机耕道的建设有效改善了烟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方便群众出行和进行农业生产。据统计,2005年至今,泾县累计投入1.03亿元,修建烤房725座,机耕道58公里,育苗大棚125个,育苗工场3个,烟水配套工程2万亩,共配置农机563台。

  在服务烟叶生产的过程中,泾县积极依托气象部门和网络,建立了烟农短信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烟叶生产节令、病虫情预报以及异常气候等信息,确保烟农早知晓,早准备,早防范,落实系列举措帮助烟农解决生产后顾之忧。并且根据形势的发展,泾县已经把烟叶生产保险列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烟叶生产风险防范机制,降低种烟灾害风险,更好地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烟叶生产发展计划,,泾县将对570座烤房进行更新,规划建设一座高规格现代化烟叶产业科研示范园区,产业园区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泾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为泾县烟叶产业发展竖起更高的航标。

农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