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牛蒡种植历史悠久,尤其是庄坞镇,2004年被国家特产委命名为中国唯一的‘中国牛蒡之乡’,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集牛蒡种植、加工、出口于一体的乡镇。”站在庄坞镇百亩牛蒡基地,庄坞镇党委书记宋远珍俯身扒开一株牛蒡根茎,向记者介绍说。
牛蒡,又名大力子,为菊科类二年生肉质根草本植物。原产地中国,公元940年前后,日本从中国引进并把牛蒡改良成食用蔬菜。牛蒡种的胡萝卜素和钙的含量是地下根茎类蔬菜种极高的一种,其综合营养价值远远高于人们日常所吃的胡萝卜、萝卜、山药、马铃薯等,因此,人们称之为白肌人参,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又从日本引进菜用牛蒡种植,农民对牛蒡寄予了较高的经济期望值。”宋远珍说,从那时起,这一特殊的农作物便对当地经济,尤其是农民收入产生了深刻影响。
小牛蒡大产业 “蔬菜之王”亟需扩大宣传
据了解,1991~1995年牛蒡引进扩种期间,牛蒡价格相对平稳,维持在1.00~1.60元之间,农民平均每亩毛收入从520元增加到1568元。1996年以后波动日益明显。价格最高的1998年每公斤平均价格高达9.10元,1999年再次跌入谷底。2000年以后波动依然很大,幅度常常超过10倍。
宋远珍说,农民们自创了一首歌谣来形容牛蒡价格变动的跌宕起伏,“贵时如金条,农民收益高,贱时如稻草,本钱也难保。”
“2013年牛蒡市场又开始低迷,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从去年下半年又开始有所好转。”宋远珍认为,其实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知牛蒡是何物,当地对牛蒡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多数人们认识到‘蔬菜之王’牛蒡的营养价值并食用它,那么人们的膳食营养结构就会得到很大改善,这样一来,牛蒡国内市场会迅速打开,需求量就会猛然增大。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建龙头企业远销韩日
“庄坞镇人将牛蒡种植带到了全国各地,”宋远珍告诉记者,庄坞镇的牛蒡不仅在上海、江浙一带很受欢迎,而且还远销至韩国和日本。现在县内种植面积3万余亩,县外发展种植基地反而发展到了8万亩。
宋远珍希望牛蒡能够得到全国百姓的喜爱,她深知若想让百姓靠种植牛蒡增收,就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生态补偿制度。
宋远珍解释,积极推进牛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牛蒡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系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牛蒡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格局。
培养新型农民 建立健全生产销售服务体系
另外,宋远珍认为,牛蒡产业化经营还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让农民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同时也能解决一部分劳动力问题,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也能得以控制。
“当然,牛蒡产业若想做大做强,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宋远珍说,由于最初因为种植牛蒡让一些蒡农先富了起来,于是造成越来越多的蒡农跟风种植,导致牛蒡市场价格下跌厉害,造成蒡农亏损严重。“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把牛蒡的价格发布给蒡农,让蒡农合理的种植,同时加大设施发展,加快牛蒡标准化基地建设,创出自己的品牌,实现农超、农校对接,减少牛蒡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提高蒡农收入,稳定牛蒡价格,逐步建立稳定的产销体系。”
宋远珍还指出,现如今牛蒡企业数量多,但做大做强的很少,大多数还是以直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不过近两年来,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牛蒡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比如牛蒡饮料、牛蒡罐头、牛蒡面条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