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老龄红松林碳汇规律得以揭示
12月23日,由吉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持完成的“长白山老龄阔叶红松林碳汇功能研究”项目,在长春通过了中科院长春分院组织的专家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中多种方法的集成,组分的通量变化与过程机制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碳循环过程和机制对认识森林碳汇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具有重要作用,而老龄林的碳汇功能一直是当前评估森林碳平衡不确定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备受关注。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目前接近于森林演潜的顶级阶段(林龄超过200年),其碳循环过程的系统研究及其在全球平衡中的作用一直缺少科学论证。为了探求长白山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碳增汇关系,科学评估中国温带森林的碳收支趋势和给国家碳汇外交提供科学依据,吉林长白山生态站于2000年承担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和国家基金项目“长白山老龄阔叶红松林碳汇功能研究”。历经7年多的攻关,科技人员采用国际先进的微气象观测技术――涡度相关法,并结合生态系统调查与模型模拟方法,定量揭示长白山老龄阔叶红松林循环的过程与机制,发现白山老龄阔叶红松林目前仍是碳汇;定量给出长白山老龄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碳通量,对冬季碳通量观测方法进行了修正,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为科学评价我国温带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和碳汇强度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建立了完整的温带阔叶红松林碳通量观测平台,研发了多项碳通量观测技术,积累了大量观测数据,并构建了数据库。这项以长白山老龄阔叶红松林为对象开展碳汇功能研究的创新成果,对揭示老龄林的碳收支规律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指导区域森林碳增汇减排管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